第三届中国(南方)与周边国家跨界族群音乐文化国际论坛暨云南—东南亚跨界族群歌舞乐交流工作坊分组发言——方法论与综论组一组、二组

方法·路径·反思

作者: 时间:2021-11-25 点击数:




2021年11月22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南方)与周边国家跨界族群音乐文化国际论坛暨云南—东南亚跨界族群歌舞乐交流工作坊方法论与综论组在bf百富策略手机论坛智慧教室第二分会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讨论。该场会议共分为一组和二组,一组由曹量教授主持会议,张应华教授评议。



一组首先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国bf百富策略手机论坛杨红教授做了《从分散到集合:跨界族群音乐民族志的跨学科路径》发言,其从研究理念、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主题的变换等方面详细说明跨界族群音乐民族志不是建构书写的固定模式,而是寻觅并呈现出更为丰富而准确、更有创造性思维和学术价值的跨界族群音乐共同体图景;华南师范大学的董宸老师以《中、泰南传佛教祭奠仪式音声的文化复合性研究》为例,通过西双版纳召庄村寨佛寺圆寂高僧周年祭奠仪式音声和清迈布帕兰寺圆寂高僧周年祭奠仪式音声两个案作比较研究,引出复合宗教文化观众的仪式音声是怎样构成的;扬州大学魏琳琳教授《基于西方文献的南方跨界族群音乐民族志研究》,详细地梳理了西方学者对于南方跨界族群音乐民族志研究的各类代表性文献,通过介绍西方文献中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西方学者的跨界族群音乐民族志、湄公河流域的节庆仪式音乐,对西方文献中主题研究的文本、音乐元素的挪用及本土化的重建研究,在不同层次上增强了文化认同;中央民族大学楚高娃教授《回顾与展望——蒙古族音乐跨界比较研究现状综论》一文以中、蒙古族个案为研究对象,总结个案研究成果,并对此研究中关于研究理念的改观、研究对象的拓宽和研究方法的探索都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华慧娟老师在《苗族音乐与文化在海外研究的概况——基于中国西南苗族与东南亚苗族(Hmong)离散群体的音乐文化综述》一文中,从苗族历史及族群概况中总结概括关于苗族的一系列研究,为后期学者对苗族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二组由胡晓东教授主持,刘桂腾教授评议。首次发言的是广西艺术学院的岳子威、吴宁华老师,以《“环北部湾”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四十年的实践与反思(1980—2020)》为题,列举代表性著作及学术论文,通过环北部湾区域内联动考察、跨境(界)族群研究、边境口岸人类学带来的启发等方面对于历史—现实的考量提出建议。



云南师范大学杨琛教授《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管乐器制作与演奏体现出的相关问题探讨》一题中针对西南少数民族管乐器命名、乐器开孔、乐器音色的认知以及乐器演奏技术等问题展开探讨,南京艺术学院的杨曦帆教授在《嘉绒藏族音乐文化志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探索》一题中从宗教、神话、传说、民俗、历史事件等角度观察嘉绒藏族音乐形成的流动性,介绍两种观点:一是音乐民族志描述不仅要有静态的一面,还要把握研究对象在生成过程中所发生的诸种关系的动态过程描述的能力;二是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中的跨文化既是局内的,同时也是局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跨界研究中都应该是常态;广西艺术学院陈坤鹏教授在其《一弦类乐器的策动方式及其关系论》一文中,介绍了一弦类乐器的振动、用弦、审美等,总结出一弦类乐器其策动方式有擦奏、拨奏、击奏、击奏与拨奏结合等四种形式,就“一弦类乐器旋律特点”“二弦同度的一弦审美”等问题提出相关观点。



综上与会专家的发言,不管是从乐器学的相关角度还是从跨界族群的角度,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多元的方法论。借用杨曦帆教授的观点来说:“在关注跨界区域文化研究中,需要关注到文化形成、流变、传播的可能;需要关注历史记忆的建构特征,关注认同在民族性格中的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所影响区域的历史变化与现状发展。”


撰稿人:bf百富策略手机论坛孙芳老师

审稿人:bf百富策略手机论坛任秀蕾老师

图片:影视学院学生

版权所有© bf百富策略手机论坛|中国有限公司    滇ICP备05001258号